看過韓劇的朋友都知道,「酒」在韓國文化中不可或缺。無論是節慶、職場聚會還是日常與親朋好友的聚餐,韓國人都喜歡喝上幾杯來助興,熱絡氣氛。尤其在職場中,「酒」更是扮演著重要角色,其核心目的是聯繫感情、拉近彼此關係,同時也是紓解工作壓力的方式。
參加過幾次公司會食後,我從最初的不認同轉為理解,逐漸發現其中的樂趣和韓國獨特的飲酒文化。原來喝酒不只是買醉這麼簡單。
雖然每個國家的職場都有一定的工作壓力,但韓國「長尊幼卑」的階級制度尤為嚴格,超時工作等現象也讓員工有苦難言。作為外國人的我,有時下班後也想和同事相約喝幾杯,訴訴苦來舒緩壓力。
大部分韓國企業會固定編制一筆預算,用於部門會食和Workshop的經費。起初我以為Workshop是培訓或開會,後來才發現更像是部門旅遊。此外,還有針對個人發放的會食零用金,金額會依職階不同而有所差異。
在會食中,如果費用超支,根據韓國的倫理,通常由前輩或職階最高者買單。作為「忙內」(最年輕或資歷最淺的人),雖然能免費享用美食,但其實並不輕鬆,因為沒出錢就得出力。韓國講究輩分,晚輩在會食中需要幫忙擺放碗筷、點餐等跑腿工作。
無論是公司內部聚餐還是與外部客戶的會面,韓國人都認為喝幾杯能放鬆緊繃的神經,讓大家更自在地聊天,是拉近關係最快的方式。或許酒精確實有催化作用,即使是再跋扈的上司或嚴謹的主管,喝了酒後表情也會放鬆許多,不再讓人覺得難以親近。
在會食中,為了擺脫尷尬、迅速炒熱氣氛,部門同事常選擇喝「炸彈酒」。這種混酒威力極強,高濃度酒精很容易讓人醉,迅速進入半茫狀態。韓國人戲稱其威力堪比炸彈,因此得名「炸彈酒」。
只要將威士忌裝入小杯,放入啤酒杯中混合,就是另一種「炸彈酒」。為避免傷胃或醉倒,我常偷偷將燒酒杯裝水矇混,但同事更精,會用鼻子聞酒杯確認酒味,於是我改用9:1(水:燒酒)的比例來應付。
部門還有條不成文規定:聚餐時若無法準時抵達,就要做好遲到被罰3杯酒的心理準備。
韓國人流行「one shot」(一飲而盡),甚至上次會食喝紅酒時,同事也爭著「one shot」。我不懂為何喝酒要這麼拼命,慢慢品嘗不是更好嗎?
韓國人喝酒時,會相互倒酒以示友誼和尊重。為別人斟酒必須用右手拿瓶,左手扶著右手臂(或酒瓶),用左手斟酒被視為不禮貌。接受者也需雙手捧杯以示謝意。
與前輩或主管喝酒時,後輩飲酒需側身轉頭到旁邊喝。婉拒前輩或主管的敬酒或倒酒通常被視為不禮貌(視對方心態而定,若不拘小節則無妨)。建議假裝喝或偷偷倒掉,最好的方法是讓酒杯保持不空,因為韓國人不喜歡續酒,傾向於喝完再倒,所以酒杯不空通常不會再被倒酒。
參加過多次會食,幾乎都要續攤到第二攤。如果不想待太晚,可在第一攤結束後前往第二攤的途中「落跑」,但通常會被抓包,隔天還會被問「昨天怎麼不見了?」。因為這時大家還不夠醉,偷跑很容易被發現。
我的撇步是參加第二攤,喝1杯後用「尿遁」閃人。此時氣氛正嗨,也沒人會注意到你。
第一攤通常吃到8分飽,第二攤會選擇輕食,大多數人喜歡「雞啤」(치맥),即炸雞(치킨)與啤酒(맥주)的簡稱。
前兩攤喝了這麼多酒,大部分人會回家,但若意猶未盡,就會約第三攤。此時因胃內囤積不少酒精,會想喝熱湯暖胃或吃辣的醒酒,因此會選擇有解酒湯的餐廳續攤。但有些同事仍邊喝熱湯邊配燒酒,實在不懂是來醒酒還是繼續醉?
解酒湯種類繁多,依地區不同而異。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的醒酒湯:
通常第三攤結束時已到凌晨1-2點,大家也醉得差不多,到了該回家的時候。韓國對酒駕處罰極重,且代理駕駛服務已相當普及。在喝酒區域,代理駕駛公司會安排人員留守,電話一打,幾乎10分鐘內就會到達,非常方便。
代理駕駛收費比計程車稍高,但遠低於酒駕罰款,這點錢不值得省,以免酒駕帶來更大風險。代理駕駛將顧客送回家後,會有公司巴士定點接送,或自行搭乘大眾交通工具。
我們部門的會食常選在星期四,因為周五很多人可能要返鄉探親或有其他周末計畫。但無論前一晚喝到凌晨3點,同事們隔天仍準時7點多到公司,即使可能「爆肝」,還是準時上班,實在令人佩服!
記得喝酒不開車,開車不喝酒!
文章來源:韓國新手媳婦